浙大首创处置无害化危险废弃物新工艺
发布时间:2012-05-24 00:00

 

 
 

  日前,一份出自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采样分析报告送达了浙江省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数据表明,中心采用浙江大学首创的“回转窑热解结合流化多段焚烧工艺”研制的一台日处理量达20吨的“新型回转窑焚烧炉”尾气排放控制达到了国家的严格的排放标准,尤其是尾气中二恶英的含量,已大大低于我国《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限值。这一工程项目的成功,使我国区域性医疗和工业固废物集中处理有了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回转窑”技术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处理危险废物的几种焚烧炉炉型之一,也是目前各世界各国处理组分复杂的危险废物过程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回转窑焚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自主开发的技术大多是参考原水泥回转窑的设计,用于处理危险废物缺乏针对性;二是引进技术缺乏符合我国特定情况的复杂组分危险废物的适应性,导致关键技术可靠性不高,特别在处理医疗垃圾如何解决二恶英排放控制一直是困绕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瓶颈问题。 
 

  2003年,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医疗废物成份进行统计分析之后,结合回转炉与流化床的优点,设计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回转流化多段热解焚烧技术系统,这一创新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4年,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在完成实验室试验后与湖州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合作建成了第一台日处理10吨医疗废物的新型回转流化多段热解焚烧处置系统。2007年5月,日处理达20吨的二期工程系统调试完成投入试运行。目前,二期工程已可满足浙北和部分浙西地区医疗固废物和部分工业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这一系统的特点是,废物给入回转窑热解后产生的可燃气送入流化床上部稀相区燃烧,剩下的热解焦炭和残渣送入流化床下部密相区燃烧。可燃气体和未燃烬产物在进入流化床后,在分级供风给入的高湍流、高氧量条件下完成高效清洁燃烧,烟气在炉膛中停留时间超过3~4秒,可以使可燃气体充分燃烬,有效抑制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生成。 
 

  这一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过程有效抑制二恶英生成和排放技术,除了在焚烧过程中添加有效抑制剂控制二恶英在焚烧过程中的生成和设置吸咐装置脱除、减少烟气、飞灰中的二恶英排放之外,这一系统还设计了一套急冷装置,使热解气体在2秒种内急速从1100度骤降到200度以下,有效地抑制了热解之后二恶英的低温再合成。 
 

  项目从基础研究起步,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的资金支持,并得到了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985计划的支持。项目负责人严建华教授介绍说,我国是《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约国。因此,这一项目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不仅在于它又一次证明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更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它完善了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体系,解决了以往由于危险废弃物处置不善导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做好区域性医疗和工业固废的无害化集中处置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储备,为高新技术服务地方解决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据悉,利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这一重要技术成果并建于衢州市医疗和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和台州市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也即将要竣工,处理能力分别为日15吨和30吨。 
 

 

版权所有: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浙ICP备12017944号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北明程路789号6楼 邮编:315012 联系电话:0574-83026592 Email:huanbcy126@126.com

最佳使用效果1366*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及以上版本 技术支持:浙江星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