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7年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2-05-24 00:00

 

 
 

1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况
        2007年,以“太湖蓝藻”为首的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普通民众对水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也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这些都给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200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双下降的局面,其中COD同比下降0.28%,这与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3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其中与水污染治理直接相关的中西部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资金和“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分别为65亿元和50亿元。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了3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的总和。国家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保障了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
1.1 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发展情况
        2007年,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的发展较快,随着全国污染治理市场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水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得到了加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企业必须得到资质许可,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以改变运营操作人员素质不高,设施运营缺乏制度规范,一直处于低水平运作的状态,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全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全国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调研发现,在所检查的670家持证单位中,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营为主的,占75%以上,说明污、废水设施运营业发展十分显著。同时,水污染治理运营服务业也继续健康发展。
1.2 水污染治理工程服务发展情况
        2007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工程业发展稳定。2000-2005年,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很快,新增加的污水处理能力相当于建国后50年建设总量的两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1.8%,2006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又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56%。到2006年年底,全国656个城市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814座,日处理污水能力6310万吨。2007年,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许多省市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大督导检查、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省市加大了对村镇污水的处理力度,新建了一批中小型村镇污水处理厂。2007年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新建项目也不断涌现,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处理能力加强,保证了国家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
1.3 水污染治理产品生产发展情况
        2007年,在水污染治理产品方面,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中鼓励发展七个领域的107项产品,其中重点有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在线污染物连续监测设备等,鼓励产品集中在生化废水、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污泥处理与利用以及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消毒设备等领域。环保设备在水污染治理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设备的进步引发了污染治理工艺技术升级和造价成本的调整,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2007年,由于水污染事故频发,水处理产品市场中的净水(饮水)设备、膜产品、水处理药剂等都受到了很大关注。
1.4 水务投资市场发展情况
        2007年,水务市场升温,多种性质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水务领域。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主业为水务行业的上市公司有首创股份、合加资源、武汉控股、南海发展、创业环保、钱江水利、洪城水业、阳晨B股、原水股份9家。除了以上主业为水业的上市公司外,不少其他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如乐山电力、锦龙股份、漳州发展、大众公用等),并且各公司在当地开始上了一些项目。据统计,目前有20多家上市公司对水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资,呈逐年递增的态势,随着水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前景的明朗,更多的上市公司将会涉足水务领域。2007年,威立雅、中法水务、深圳水务、金州集团、首创股份、中国水务投资公司等均有突出的业绩,激烈竞争显现出我国水务市场正逐步走向繁荣。
2 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00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行业发展进步。总的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污染治理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进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难以获得高新技术,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差;
(2)缺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缺乏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升级改造很困难;
(4)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不高,产学研结合还需加强。

2.2 市场建设与监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水污染治理市场不规范的问题还很严重,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阻碍了技术进步,主要问题有:
(1)难以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
        行业中大多数企业产品雷同,习惯通过传统方式获得技术和以过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在竞争中脱离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优质服务等,无原则地压低价格,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畸形下降,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自有资金的积累。国内污水处理项目一般采用市场招投标方式,有些地方项目可能由于资金问题,在项目招投标时并不完全注重企业的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而是采取低价中标,致使出现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一些小企业并不考虑技术、质量和运行成本、运行周期,以质次价低的产品进入市场,施工时压缩成本,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使得国内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难以发展,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招投标法规还不够严格规范,招投标上存在着程序有漏洞、操作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此外,污染治理专业化服务企业准入标准的欠缺,地区差距和价格战等都使污染治理市场秩序较混乱。
(2)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国内市场秩序混乱,国外企业乘虚而入。在一些关键设备上,常常是指定进口,进口产品以高价垄断了高端市场。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和一些专业公司根据其全球化的战略,把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环保装备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不仅要保持其在高端设备中的垄断地位,还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相继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和技术中心,寻求制造合作伙伴,利用国内的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调整价格政策来争夺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中等规模企业的市场。以高昂价格销售国内市场空缺的关键设备部件,对国产设备能替代的关键部件和通用部件则以相近价格销售。
(3)地方保护主义较重
        有的地方管理部门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整顿环保市场为名,限制外地环保产业进入本地市场。很多省市采用会员制,如外省企业参于竞争则需入网成为该省会员,而相关费用明显偏高,手续复杂,严重影响外省企业参与正常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其结果是阻碍了技术进步。
(4)企业扩大市场、扩大再生产受阻
        有些污水处理厂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工程周期长使得设备安装就位后,多年不能正式调试运转,拖欠生产企业的设备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太慢,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新产品研发都造成很大影响。企业融资难度较大,扩建项目缺乏资金。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银行持续提高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保企业的发展。政府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业内企业鱼龙混杂,导致竞争不规范,使企业在扩大市场方面受挫。而用地紧张、技术人员缺乏也是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
2.3 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水污染治理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已经有了一定提高,但还是存在着产业发展速度快与产品标准化、规模化进程慢的矛盾。目前仍然大范围地存在非标、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是环境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技术支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经过科学评估、示范验证、成熟可靠的最佳可行性技术的支持,难以保证所编标准体现污染控制要求和技术经济性、可行性的统一,既造成了排放标准限值没有可靠的达标技术支持,又使得标准所依据的控制技术落后于环境技术发展,有的标准制订宽严失度,从而影响了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进而影响了标准实施的有效性。由于环保产品涉及面广,与多个学科交叉,在产品标准方面,科技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等国家部委都在自己的范畴内制定了相关的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产品认证也是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多种认证并存,削弱了认证的权威性。这些都阻碍了产品标准化的推进。
2.4 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社会化运营模式表现出强大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社会化运营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扶持政策、市场不规范等基础性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对社会化运营存在抵触情绪;社会化运营管理缺乏法制保障;运营合同不规范;无证运营现象普遍;与设施运行管理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到位,运营监管能力弱、力度小。
2.5 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已逐步扩大,BOT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首选的污水处理建设投融资模式。污水处理BOT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或者说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缺乏系统的、专门的、可操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细则或导则。国家有关部门对污水处理投资多元化及BOT方式的最重要的鼓励、引导、支持应该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方面。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市场化方面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已陆续颁布了许多有关的行政法规。但已有的法规存在体系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监管有余,鼓励、引导、支持不足,且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等问题。同时,国家投入的效率仍较低,对多元化投资的鼓励、吸引、支持作用还不明显。
3 对策及建议
        (1)要发展水污染治理技术服务业,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政府应加强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
        (2)继续加强规范水污染治理市场,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严格监管招投标、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
        (3)大力发展水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通过建立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并规范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进一步推进运营管理服务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
        (4)开发确实可行、有效的实用技术和产品,注重污染设施运行和产品生产使用过程的节能减排。加强和加快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5)改进行业组织的工作,使之更贴近行业发展的情况,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6)改革投融资体制,吸引多方资金投入水污染治理行业,支持行业发展壮大。
4 行业发展展望
        2008年国家环保部门将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SO2和COD的排放量得到控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提出要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在水方面,要确保2008年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其中工程减排方面,要求今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00万吨,2008年和2009年两年36个大中城市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针对“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新法综合运用多种行政处罚手段,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水污染违法成本,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由此,可以预期今后的水污染治理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008行业发展的重点是: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和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饮用水技术与设备以及监测技术与仪器等方面。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浙ICP备12017944号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北明程路789号6楼 邮编:315012 联系电话:0574-83026592 Email:huanbcy126@126.com

最佳使用效果1366*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及以上版本 技术支持:浙江星寰科技